试读已结束,请付费阅读全文。
¥ 8.00 付费阅读
  
作为一名扎根基层X年的XX干部,当XX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基层大地时,我在田间地头的走访中、在群众院落的座谈里、在急难险重的考验前,真切感受到这一精神对基层治理的深刻指引。这种感悟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文字解读,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生动实践,是在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中逐渐清晰的价值坐标,是在破解发展难题时日益坚定的行动自觉。通过系统学习与持续实践,我对如何在基层一线践行XX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。 一、以初心之光照亮基层之路:在思想淬炼中锚定价值航向 基层工作的第一粒扣子,是对“为了谁”的根本回答。记得初到XX时,面对繁琐的入户调查、复杂的邻里纠纷,也曾困惑于基层工作的意义。直到在老党员的带领下走访脱贫户,看到他们握着干部的手眼含热泪,听到“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咱们贴心人”的肺腑之言,才真正理解“初心”二字的分量。XX精神的学习,让我对这份初心有了更深刻的认知——它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,而是体现在为群众争取每一笔危房改造资金的奔波里,藏在化解邻里矛盾时的耐心倾听中,显现在暴雨夜转移群众的坚定脚步上。 在理论学习中,我逐渐建立起“三维认知体系”:纵向追溯百年党史中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精神谱系,从张思德到焦裕禄,从脱贫攻坚楷模到抗疫先锋,他们用生命诠释着初心的内涵;横向对比基层工作的具体场景,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转化为解决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具体问题的行动方案;内向审视自身的价值坐标,通过每月一次的“初心反思会”,对照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,查找思想上的温差、行动上的落差、落实上的偏差。这种立体化的学习,让初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具象化为“群众家门口的路灯是否明亮”“留守儿童的课后辅导是否到位”“滞销的农产品是否找到销路”等具体的民生清单。 警示教育基地的参观经历,更是给我敲响了思想警钟。看到曾经的基层干部因小节不守而陷入腐败泥潭,听到他们在忏悔录中写下“忘了出发时的路”,让我深刻认识到:基层虽小,却是连接党心民心的关键纽带;权力虽微,却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。于是在工作中建立“三不机制”:不接受服务对象的一顿饭、不忽视群众的每一个诉求、不放松对小事小节的约束,用具体行动筑牢“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”的思想堤坝。 试读已结束,请付费阅读全文。 ¥ 8.00 付费阅读    |
【免责声明】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个人学习研究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Email: fanwencankao@163.com| 手机版|fanwenwuyou.com
GMT+8, 2025-4-26 04:16 , Processed in 0.035247 second(s), 21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