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志们、青年朋友们: 孟夏时节,万物并秀。今天,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相聚于此,隆重举行五四表彰大会。这既是对新时代青年榜样的褒奖礼赞,更是一场与青春对话、向未来进军的动员大会。百年前的五四运动,如惊雷划破长夜,铸就了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的精神丰碑;百年后的今天,广大青年正以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在时代画卷上续写着新的荣光。值此之际,我代表党委、政府,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!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!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、最有生气的力量,国家的希望在青年,民族的未来在青年。”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,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青春之火点燃发展引擎,以青年之力筑牢强国根基。今天,我想围绕“引领、服务、奋进”三个关键词,与大家共勉。 一、以“灯塔之光”领航青春航向,做青年成长的“引路人” “青年者,国家之魂。”领导干部作为事业发展的“关键少数”,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育栋梁的重要使命。要以“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”的耐心,当好青年成长的方向盘、指南针、护航员,让青春在正确轨道上迸发能量。 (一)以信仰之光照亮理想之路 当前,面对多元价值观的碰撞、网络信息的浪潮,少数青年出现“佛系躺平”“精致利己”倾向,本质上是理想信念“总开关”松动。领导干部要当好“播火者”,用“大历史观”讲透“中国故事”: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载人深潜的“奋斗者”号,从脱贫攻坚的驻村书记到科研一线的青年才俊,用百年党史的“精神富矿”、身边榜样的“鲜活教材”,让青年明白“个人梦”与“中国梦”从来都是同频共振。要摒弃“说教式”“灌输式”教育,善用“沉浸式”党课、“互动式”交流,在田间地头、生产车间、项目现场与青年谈人生、话担当,让“清澈的爱”融入青春血脉,让“强国有我”成为行动自觉。 (二)以实践之壤培育栋梁之才 “人才自古要养成,放使干霄战风雨。”青年成长没有捷径,唯有在急事难事中“磨”、在吃劲岗位上“炼”。领导干部要打破“温室育苗”思维,建立“压担子—搭台子—架梯子”培养机制:在重大项目中设立“青年突击队”,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化解矛盾、在科技创新前沿攻克难题、在基层治理现场服务群众;搭建“青蓝工程”“青年论坛”等平台,让资深专家与青年人才结对,在思维碰撞中传承经验、激发创意;建立“容错纠错”机制,对青年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“多看一眼、多帮一把”,让他们在试错中积累经验、在挑战中增长才干。正如古语所言:“骏马能历险,力田不如牛;坚车能载重,渡河不如舟。”要善于发现青年的“闪光点”,让“千里马”在合适赛道上奔腾。 (三)以关怀之情呵护青春成长 青年处于人生“拔节孕穗期”,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,也需要修枝剪叶的呵护。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,走进青年“朋友圈”:关注他们在住房、婚恋、教育等“关键小事”上的急难愁盼,推动“人才公寓”“青年驿站”等政策落地,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;在晋级晋升、岗位调整时,多听青年心声、多给成长建议,避免“重使用轻培养”;当青年遭遇挫折时,主动做“暖心人”,帮助分析问题、重拾信心;当青年取得成绩时,及时送上“鼓励掌声”,让奋斗者更有获得感。记住:真正的关爱,是“雪中送炭”的温度,是“润物无声”的守护,更是“铺路搭桥”的担当。 二、以“桥梁之责”凝聚青春力量,做青年发展的“同路人”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,团组织干部要牢记“党有号召、团有行动”的初心,当好青年的“贴心人”“代言人”“领路人”,让团组织成为青年想得起、找得到、靠得住的“青年之家”。 (一)深耕“责任田”:做青年需求的“精准捕捉者” 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了解青年是服务青年的前提。要创新联系青年的方式:线上,用好新媒体平台,通过“青年说”微调研、网络问卷等,捕捉“Z世代”在职业规划、社交娱乐、价值追求等方面的新特点;线下,开展“走青连心”活动,走进高校宿舍、创业园区、工厂车间,与快递小哥、新兴领域青年面对面交流,掌握“第一手资料”。特别要关注“小众群体”需求,比如留学归国青年的创业困境、残障青年的就业难题,让服务更有“精准度”“人情味”。 (二)搭建“服务站”:做青年成长的“全程助力者” 针对青年“成长之盼”,团组织要成为“资源整合大师”:在学业上,开展“考研帮扶”“技能培训”,助力青年提升竞争力;在就业上,联合企业举办“青企对接会”,开发“见习岗位”,破解“就业难”与“招工难”矛盾;在创业上,打造“孵化器”“加速器”,提供政策咨询、融资对接、导师指导“一站式”服务,让“创业梦”照进现实。同时,关注青年“心灵之需”,开展心理健康讲座、婚恋交友活动,举办“五四青年说”“青春榜样分享会”,用同龄人的故事激发奋斗热情,让团组织不仅是“办事机构”,更是“精神家园”。 (三)当好“传声筒”:做青年权益的“坚定守护者” 青年利益无小事。要积极推动“青年发展型城市”建设,聚焦“落户难、租房贵、通勤远”等痛点,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,推动出台更多“青年友好型”政策;建立“青少年权益维护机制”,联合司法、教育等部门,为权益受侵青年提供法律援助、心理疏导;在制定公共政策时,建立“青年影响评价”制度,让青年声音在社会治理中被听见、被重视。正如团歌所唱:“我们是五月的花海,用青春拥抱时代。”团组织要让这片“花海”在阳光雨露中尽情绽放。 |
【免责声明】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个人学习研究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Email: fanwencankao@163.com| 手机版|fanwenwuyou.com
GMT+8, 2025-4-28 17:54 , Processed in 0.112828 second(s), 30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