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八:担当作为“选择性落实” 1.是否对上级政策“掐头去尾”执行(如只落实资金保障条款,忽视监督要求)? 2.有无将属地责任“甩锅”给村社? 整改: 1.政策解构表:将文件分解为“必做项”“禁止项”“创新项”三类清单。 2.责任捆绑制:机关干部与包联村社绩效挂钩,共担风险。 3.容错备案:对突破性举措实行“风险预评估+备案免责”。 问题九:勤俭节约“口号化” 1.是否采购高价文具(如百元以上签字笔)? 2.有无开展“突击花钱”年末清零? 整改: 1.经费可视化:办公经费使用情况生成“节约指数”柱状图,全员可见。 2.二手调剂平台:建立跨部门办公物品流转系统。 3.浪费曝光台:每月公示“最昂贵采购单品榜”。 问题十:政策执行“一刀切”,忽视基层实际 1.是否机械执行上级文件,未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实施细则? 2.有无对群众诉求“统一口径回复”,缺乏差异化解决方案? 整改: 1.政策适配机制:建立“一事一策”会商制度,邀请基层代表参与政策落地研讨。 2.民情直报系统:开通“政策执行问题反馈”专线,每月梳理典型案例汇编成册。 3.分类指导清单:制定《政策执行弹性清单》,明确10类可调整情形及操作规范。 问题十一:数字政务“指尖形式主义”,过度留痕 1:是否要求重复下载多个政务APP并每日签到? 2.有无将“转发集赞”作为考核指标,加重基层负担? 整改: 1.应用瘦身计划:整合政务APP功能,推行“一号通办”,清理僵尸应用。 2.留痕白名单:制定《必要留痕事项清单》,非清单内任务不得强制要求。 3.数字反哺机制:利用大数据自动生成80%常规报表,减少人工填报。 问题十二:督查检查“车轮战”,基层疲于应付 1.是否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重复督查? 2.有无突击检查前要求基层“预演迎检流程”? 整改: 1.联合督查机制:建立跨部门督查协调平台,季度督查计划需提前30天公示。 2.无痕检查模式:推广“飞行检查”电子记录仪,全程录音录像杜绝“剧本式迎检”。 3.基层否决权:赋予乡镇对非必要督查的“一票缓查权”,需经县作风办复核。 问题十三:公务接待“隐形升级”,转嫁企业负担 1.是否将接待费用转由关联企业支付? 2:有无借“工作餐”名义在高档私房菜馆消费? 整改: 1.阳光接待平台:所有公务接待需提前在政务平台备案,附菜单及就餐场所照片。 2.企业保护:与工商联共建“企业反摊派举报通道”,违规单位列入诚信档案。 3.成本对标管理:制定《地区公务餐费指导价》,超出部分由经办人自付30%。 问题十四:干部考核“唯痕迹论”,实干导向不突出 1.是否将“工作群活跃度”作为评优依据? 2.有无重“材料厚度”轻“问题解决率”? 整改: 1.实绩档案制度:建立“攻坚克难实事清单”,占比考核权重60%。 2.无纸化考核:开发“作风效能雷达图”,动态展示干部解决问题数量及群众满意度。 3.反向测评:增加“最反感的形式主义行为”匿名测评项,结果作为考核修正系数。 |
【免责声明】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个人学习研究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Email: fanwencankao@163.com| 手机版|fanwenwuyou.com
GMT+8, 2025-4-29 10:53 , Processed in 0.130496 second(s), 30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