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读已结束,请付费阅读全文。
¥ 8.00 付费阅读
  
筑牢新时代保密安全防线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——2025年保密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: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置于民族复兴根基的战略高度,强调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”。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数字经济纵深发展、国际局势复杂多变,保密工作面临智能化、网络化、全球化带来的全新挑战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保密就是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、保国家安全、保人民幸福、保民族复兴”。今天,我们以学习贯彻新修订保密法为主线,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,深入探讨如何构建科学、规范、高效的保密安全体系,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。 一、把握时代方位,深刻领会新时代保密工作新要求 (一)从百年变局看保密工作的战略定位 当前,全球数据流量较21世纪初增长超XX倍,网络攻击手段呈现AI化、APT化特征。美西方国家通过《云法案》《芯片法案》等构筑数字霸权,围绕数据主权、技术标准、供应链安全的博弈日趋激烈。国家保密局数据显示,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泄密案件同比上升XX%,其中供应链安全相关风险占比XX%。这警示我们必须树立“大保密观”,将保密工作深度融入科技创新、产业链安全等国家战略,在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中彰显使命担当。 (二)从技术革命看保密治理体系变革 量子计算突破使传统加密体系面临重构,生成式AI催生智能泄密新场景。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XX亿台,边缘计算节点突破XX万个,保密管理边界从物理空间向数字孪生世界延伸。我们既要防范“摄像头窃密”“U盘泄密”等传统风险,更要应对“数据投毒”“深度伪造”等新型威胁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”。必须推动保密工作向“智治”转型,以技术创新应对技术挑战。 (三)从法治进程看保密法治建设要求 新修订保密法实施以来,全国开展专项执法检查XX次,查处违规案件XX起,但基层仍存在“重定密轻解密”“重硬件轻制度”等问题。例如,某央企因未及时解密致技术成果转化延迟,造成经济损失超XX亿元。这要求我们以法治思维破解“过度保密”与“该保未保”的矛盾,推动保密管理从静态管控向动态优化转变,实现“保核心、保重点”与“促开放、促发展”的辩证统一。 试读已结束,请付费阅读全文。 ¥ 8.00 付费阅读    |
【免责声明】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个人学习研究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Email: fanwencankao@163.com| 手机版|fanwenwuyou.com
GMT+8, 2025-5-29 18:20 , Processed in 0.096469 second(s), 31 queries .